首页 >> 杭商文化 >>

城市“筑梦者”叶水泉:与绿色同行打造低碳城市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6-05-27 10:45:44    




[新华网]如果说,不是每个杭州人都看得清这座城市的未来,那么,叶水泉这个外地人肯定胜过许多本地人。早在30年前,他的双脚第一次踏在杭州的土壤上,他便“情”根深种,爱上了这座城市,直到今天。

作为杭州源牌集团董事长、浙江低碳建筑能源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,叶水泉的情怀很远,他想把杭州打造成一个绿色、低碳的天堂城市。三十年如一日,他与绿色同行,从未放弃。他盼望着,盼望着……终于,“五一”到了。

据悉,从2016年5月1日起,《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》正式实施,浙江成为全国首个以立法的形式强制推广绿色建筑的省份。“五一”小假期里,叶水泉无论走到哪里,嘴角都是向上微微弯着。

与绿色同行 潜心专研空调科技

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。每当散步在西湖边时,这句形容西湖美妙的诗句总会无意间在叶水泉脑海中跳出,由他一次次品味。

30年前,大学毕业,少不更事。叶水泉第一次来到杭州,看到金秋桂子,十里荷香,繁华钱塘……第一次“怦然心动”,对杭州产生了深深的眷恋。

从1986年到1991年,大学毕业后的叶水泉在电力部杭州机械研究所工作了5年,为了弥补制冷低温知识的欠缺,他到浙大攻读制冷低温研究所的研究生;1999年,他再一次回到浙大,攻读了5年博士学位。

研究生毕业后,叶水泉回到了机械研究所工作。炎炎夏日正是耗电的高峰期,他很快留意到,中央空调是高耗能的“元凶”:在一间办公室里,60%的能源是中央空调消耗的,办公用电仅占20%。每次大楼的中央空调开始运转时,常常不得不因用电紧张而拉匣限电。“高耗能带来的远不止是高额的电费,更影响了整栋大楼的工作。”他敏感地发现:“市场需要一款节能空调”。

“离开国企去创业”。当这个念头在叶水泉脑海中挥之不去后,剩下的只有付诸行动了。当时的叶水泉还不到30岁,可以说是一个毛头小子,但是他却有魅力让研究所6名颇具资历的骨干跟着他一起创业。

“利用白天和夜晚的电费差价,将晚上便宜的谷电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,第二天就用冰融化时释放的能量工作。”

为了实现这个奇妙又大胆的想法,叶水泉的团队投入了4年光阴在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里呕心沥血、日夜兼程地研发。“全新的冰蓄冷空调问世后,它不仅比普通空调节省了40%到60%的高峰电力,减少了电费支出,还大大缓解了高峰期用电紧张的现状,制冷更迅速。”叶水泉如是说。

把情怀放远 不做差不多先生

在叶水泉办公室,端详着他的名片,上面印满了各种头衔: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院院长、杭州源牌集团董事长、浙江低碳建筑能源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、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等,可见当初的创业之路选择正确。

叶水泉学识渊博,在业内更是颇具名气。

他是杭州国电能源院建筑低碳能源与绿色环境专业技术的带头人,具备机械工程、制冷低温、工程热物理、自动控制等专业综合知识,他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,善于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

在他的世界里,做事情没有智商高低之分,只有态度端正与否;也没有技不如人之说,只有拼搏超越的决心和勇气。

“做事认真既是一种习惯,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。一段时期内,一个民族的多数人都认同的价值观,实际上就是当下这个民族的文化。在中国,那么多人认同或者自觉地与‘差不多’交朋友,这就形成了我们在工业制造界的‘差不多’文化,而‘差不多’文化正是制造高品质产品的天敌。”

对于胡适先生所作的《差不多先生传》一文,叶水泉多次阅读,每每深感共鸣。他从实践中明白:“只要认真,不管是在特大型水电施工装备,还是在民用高技术领域,我们都能制造出与世界著名品牌竞争的产品。”

“2003年,我们特大型缆索起重机的研制成功,在特大型水电站建设中,德国迪森克虏伯的产品就没有再进入中国;由于“纳米复合蓄冰装置”的可靠性,我们敢向用户承诺20年质保期,与我们竞争的美国品牌就没有这个勇气。”

筑梦城市 打造低碳智慧网络

长期在科学的世界里“遨游”,叶水泉的思维一直处于“将来式”。未来的杭州会是怎样的?未来的世界又将如何?他有一个梦想,就是要将每一座城市都打造成为绿色、低碳的美丽天堂。

可是,他的梦有一个前提,那就是节能减排。“事实上,能源消耗远不止是人们常看到的工业生产和交通排放。这些静静伫立的大楼也是能源消费的大户,它们不动声色地吞噬着30%的能耗。”叶水泉看似调侃实则很认真地说道:“钱江滚滚向东流,流的都是煤和油。”

叶水泉将节能减排的理念带到全国各地,在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工程项目上应用节能技术,减少建筑用能需求,至今累计参与国家博物馆、上海世博中心和中国馆、上海迪士尼能源站、深圳北站广场、成都地铁、天津文化中心、北京新地标中国尊大厦及北方集中供热分户计量等600余栋节能大楼的建设或管理。

在杭州,叶水泉则更早地在标志性建筑上“指点江山”了。如,杭州市民中心、杭州东站都采用了冰蓄冷系统技术……

另外,2010年,叶水泉着手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园打造了一片“世外桃源”,那里采用的全部是新能源:太阳能、风能、浅层地热等,技术人员提前将每栋楼一年所需的冷热电匹配好,以排碳作为最终目标;2012年,他又在青山湖科技园孵化了一个“绿色工坊”基地,光伏发电量占整个工厂总用电量的42%,大大激发了他对多种民用建筑建设成为零能耗楼宇的信心。

“如果将这样的技术移到农村,那会是怎样的画面?”

叶水泉分析,农村低楼层、低密度的布局最适合光伏发电,如果都换成太阳能,那么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都随之解决了。不仅是农村,城市的建筑物同样适用。“未来若电力市场开放了,开发商就可以转型成为电力企业,在小区建分布式能源站、光伏电站、冷站等,为小区居民提供能源服务。”

除了打造过硬的产品之外,叶水泉还十分看重服务,“我们的服务要加快与互联网连接,用互联网大数据来打造一个智慧的网络。”

他举例说,如上海中心的最高楼,原本需要100人管理,每人每年薪资5万元,每年还需要1000万电费。在互联网思维下只需要这样做:成立专门的服务公司,留下10人在上海中心,剩下90人撤回公司,上海中心运行的参数通过系统传输到数据中心,有专门的专家诊断,若是软件问题,则远程操作;若是基建问题,那么现场的人员去修理。“这样的操作模式下,我保证薪资只需要450万,电费仅950万元。”叶水泉说道。

30多年来,叶水泉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想象,但不论怎样想,梦里的颜色一直是绿的,空气总是那么清新……(乐静)